【推荐】学期教学计划模板八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教学计划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期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促进我镇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促我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
二、工作思路
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实施“生本教育”,提高课程管理和实施水平,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打造高效率课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我镇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深入实施国学经典诵读工程,营造“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确保每一名学生德、智、体、美、劳、心理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重点工作任务及工作措施
㈠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提高课程管理和实施水平。
1、认真开展课程实施水平研讨活动,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情况,总结查摆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有机结合,努力将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到实处。
2、全面实施“生本教育”,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各校要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正确处理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发展学生特长,丰富校园生活,创办学校特色。
4、加强德育课程的实施。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学科教学德育研究,强化全员育人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德育课程的管理,完善德育课程评价机制,确保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好人,进而成为能人、贤人。
5、加强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实施,各学校与乡村少年宫综合实践类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指导,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每个学生建立和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档案。
6、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各学校组织相关教师认真研究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地方课程的实施水平。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
㈡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各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各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要求,采用说课、示范课、评课等形式,以课堂研讨为重点内容,解决教、研脱离的实际问题,实现集体备课从教材通研向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展示与推广的转变。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加强学校常规教研。进一步完善常规教学研究制度和督查考评制度,以课程和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或案例为载体,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并形成研究成果,并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
3、创建学科教学特色。通过组织学科课堂教学研讨会,加大对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包括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业和练习设计等方面的整体优化,不断深化课型研究,创造学科教学特色。
4、进一步加强学科网络教研。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开展教学研讨展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优质课、优秀个案、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督促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认真抓好听、评课活动。
㈢深入实施国学经典诵读工程,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的进程
1、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各学校要把经典诵读融入课间操、课间活动中,努力做到让全体学生在课间活动中沐浴经典。让丰富多彩的经典活动,唤起学生诵读经典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各学校要定期组织诵读比赛、评选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开展主题诵读活动与感恩教育、忠孝礼仪教育相结合,还要与民风民俗、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主题诵读活动。
2、进一步规范诵读标准和要求,提高诵读的质量,保证间周一节的国学经典诵读课和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定期组织有关经典诵读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诵读课的效率。
3、将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国学素养和道德人格,努力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和诵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各小学要组织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讲故事比赛、诗配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比赛、好书推荐等。
㈣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1、继续加大“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培养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通过教育教学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展示、撰写论文等形式,不断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如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研讨会等。教师学习归来,要召开专题讲座把信息传达到每位教师。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档案等多种渠道加以重点培养,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培养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理论研修,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各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要规范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常规,特别是个人备课,青年教师要写详案,重视各个环节的内容设计,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
3、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综合素养展示活动。
4、继续开展以“读书、治学、育人”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鼓励教师阅读优秀图书,撰写优秀读书笔记,通过读书活动,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思想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施教能力的提高。
学期教学计划 篇2
一、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标准》的核心理念,即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为:
1、面向全体学生
无论学生存在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别和性别、天资、兴趣等的差别,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这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
2、立足学生发展
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蕴涵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教育,与其它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3、体现科学本质
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逐步领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而不断发展。
4、突出科学探究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5、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科学在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课程要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应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建设新农村、新城镇和改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树立学好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理想。
二、教学内容
科学七年级(上)共由八章组成:走进科学、星空巡礼、昼夜与四季、地球、变化的地形、生物的主要类群,地球上的生物、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圈。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视窗,小资料等,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本册要求学生对科学有初步的认识,重在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且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四、课时安排
新 授59课时 复习18课时 测验6课时
机动4课时 总计89 课时
其中: 实验2课时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共有20周,实际上课十九周。每周六个课时。本册共九章。平均每二个星期完成一章的教学。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至第三周 走进科学
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2课时
第二节什么是科学探究 2课时
第三节建立你的健康档案 3课时
第四节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 2课时
第一章《星空巡礼》
第一节 观天认星 1课时
第二节银河系 2课时
第三节最近的恒星 1课时
第四节 行星与卫星 1课时
第五节 太阳系小天体1课时
习题讲解,复习测验
第四周至第七周 第二章《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存在 3课时
第二节 空气的成分 2课时
第三节 氧气 4课时
第四节 二氧化碳 4课时
第五节 保护大气圈 2课时
习题讲解,复习测验
第八周至第十周 第三章 《阳光》和期中考试
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 1课时
第二节 阳光的传播 2课时
第三节 阳光的组成 2课时
习题讲解,复习测验
其中第九周 “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 阶段性复习,期中阶段性测验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 第四章 《土壤》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利用 2课时
第二节 土壤与植物 2课时
第三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 2课时
第四节 地图 1课时
习题讲解,复习测验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第五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生物体 1课时
第二节细胞 4课时
第三节 组织、器官与系统 2课时
习题讲解,复习测验
第十六周 期末复习
第十七周 期末考试
学期教学计划 篇3
一、大班健康教学活动目标
(一)身体锻炼目标
1、保持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乐于和同伴一起进行身体锻炼及游戏,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
2、能按口令或音乐节奏,姿势正确、精神饱满、动作协调、规范地变换队形和做操,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能力。
3、能按动作要领,持久地进行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和攀登等基本动作练习,动作灵敏、协调。
4、大胆尝试球、圈、绳等体育器材的不同玩法,会玩大型器械及玩具,增强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5、坚持体育活动,使身体正常发育,有效地提高机体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调节功能和适应能力,有助于抵抗疾病,增强体质。
6、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顽强、遵守纪律及活动规则、不怕挫折等优良品质。
(二)身心保健目标
1、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积极主动和同伴交往,表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2、对周围的事情感兴趣,大胆表现自己的见解。
3、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作息习惯,愿意和大家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了解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及保护方法,学习意外受伤的基本处理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5、保持旺盛的食欲,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知道应摄取一定数量的热能和多种营养素,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否则会给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6、认识安全标志,理解其含义,并能根据情景自己设计安全标志。
7、愿意学习同伴的优点,能体谅、原谅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耻笑别人的缺陷,富有同情心。
8、能想办法排除心理的不快,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教学进度安排(略)
学期教学计划 篇4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学期继续细化教学工作,认真扎实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授课艺术和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具体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8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自读课文13课,另有选读课文8篇,总共36篇。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生活启示,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遨游汉字王国,走进西部,童年,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其中第一单元还安排了“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了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19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默读有一定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6、能写简单的纪实文章和想象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三、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通过前三年半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小组里合作完成。但是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我会在课上做指导。多音、易混、难读字例如一单元有:1、踮(三声)起惧怕(三横)撑住(cheng易错zhang)鼓励(和再接再厉的厉区分)2、浒(hu)彭peng3、豫(yu)趟(tang)娱(yu)悉、毫、编(易写错)4、瘾、翩、雅、囫、囵、锻呕(易读错)。
(二)阅读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是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我们应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创设情境指导有感情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足功夫。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在默读的同时思考。对于需要精读理解的词句,放手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不到位的老师再给予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的口语交际中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辩论演讲的能力。根据每单元的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描述一件物体,讲清楚一件事情,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内容的丰富上和思维的清晰上给学生指导。把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在课堂上注意对学生说话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说话。
(四)习作教学
强化习作意识,激发学生用笔表达的愿望。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把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本册有六个小练笔,在课堂上尽量用短而快的时间进行练习。对于读后感、读书笔记这样的文章给学生出示例文引导他们尽快上路。鼓励学生如实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习作时,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五)语文素养培养
1、加强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为课堂四十分钟的高效做前提保证。
2、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训练,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要充分利用好快乐园和配套练习册,帮助学生的彻底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点。
4、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对中下生降低要求,消灭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平时做好作业的反馈与评比,加强作业的规范,提高作业质量,特别是提高书写质量。
5、批改好循环日记,每天读一或二篇好日记,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6、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每日“课前5分钟交流”,让学生或介绍好书、或读精彩片段、或谈报上见闻,以此做检查和督促,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语文课堂有意识的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让学生多看好书,多读好书。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对闫铭海、宋怡婷、王杨、姜翔宇、王琦、丛祎等学困同学,给他们指派小老师给予大力帮助。
四、教学时间
第一组:12—14课时第二组:10—13课时第三组:12—14课时。
第四组:12—15课时第五组:9—12课时第六组:10—14课时
第七组:12—14课时第八组:11—13课时
学期教学计划 篇5
新学期,新气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更好地完成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情况,拟定了以下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
本学期,六(1)班有学生52人,六(2)有学生54人,本年段有学生106人。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不够灵活,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
进一步贯彻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从小学跨入中学的大门为核心,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一)总体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是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下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务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让新课程标准走进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虽然教学毕业班,我也要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感悟新的教学理念。
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力求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撰写教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研、讲、听、评中推敲教学的真谛。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与启示,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四、后进生转化措施
(一)对后进生要“严”
对后进生一定要严,发现他们有不良思想行为,绝不能轻易放过,应该及时制止,最好是他们的不良思想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对后进生要“宽”
1、对后进生所犯的错误处理要“宽”。正因为他们“后进”,犯错误是难免的,在处理他们犯的错误时要网开一面,不要动不动就训斥、责骂。转化过程中要宽容他们的.对抗情绪,要允许他人犯错误,允许他人改正错误。
2、对后进生的学习要求要放宽。后进生的基础差,他们的成绩不要能一步登天,其进步只能是点点滴滴、循序渐进的。要鼓励他们取得的细小进步,不要以对比的眼光把他们与中上层学生相提并论。
(三)要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做好表扬和鼓励。
转化后进生,要讲究措施和方法,归根到底是要有“爱心、细心、耐心”,有爱才能叩开他们的心扉,唤起他们的觉悟。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课堂上争取做到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要照顾到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3、加强教学研究,形成教研之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5、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生掌屋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书不忘育人。
6、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学期教学计划 篇6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四年级 2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品读文章的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且在学习课文时能不断地联系生活实际,从大的语文观的角度讲,的确是令人可喜的。但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的识字能力训练不够,致使部分孩子字词方面掌握得不够好,故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除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将在字词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教材特点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保持了围绕专题组织单元的特点,使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三者形成一个整体,更好的发挥陶情冶趣和训练阅读的功能。在继承上一册教材的特点的基础上,本册教材还结合专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栏目,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空间和有意义的话题空间,同时加强了课内外的衔接,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得到更紧密地联系。除以上特点外,本册教材更加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加大了背诵量。除背诵许多段落外,还安排了名言警句、诗句的积累与背诵。
当然,本册教材也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常常以学习伙伴的方式提出问题,还安排了一些选作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了催化的作用。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 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认字 200,会写 190;累计认字 2600个,会写 20xx个左右(修订的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累计认识 2500个左右的汉字;会写 1800个左右的汉字,减少了 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如查字典)。提高汉字书写的速度。中年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往往被忽视或重视不够,识字、写字教学应该作为小学语文的常规教学,但是,低、中、高不同的年段,处理识字、写字的方法要有所区别。
2 .会使用字典、词典(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查字典、词典的方法: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学会默读(修订的课程标准把原来在低年级的默读要求提到了中年级,即“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养成好的默读习惯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到了四年级,应该训练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5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6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7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诵读优秀诗文,我校校本课程包含的古诗文诵读训练内容,正切合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常抓不懈,保证学生从小具备足够丰富的诗文积累量。
8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量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中年级的阅读字数总量不少于 40万字,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9 .听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这是与阅读教学的训练目标相一致的,由读到说)。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0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能修改习作中有错误的句段(整篇习作的修改,安排在高年级进行训练,中年级的习作训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修改)。尝试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一些课文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写感受、写体会)。
11 .能在综合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初步学会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运用(高年级教材中每册安排了一个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搜集资料与处理资料的能力)。
具体措施:
(一)、生字新词和句子的学习
一、二年级基本实现独立识字,三年级基本实现独立学词,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精彩句子,一至四年级背诵古诗文、名言警句,第八册后不再单独提这方面的要求,第八册仅给以一些简单的指导。教学时要抓好两点:
1. 学生是否养成了认真自学词语句的习惯。
2. 检查(老师查,学生互查)自学的效果。
第八册字、词、句的学习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不再提统一要求,而是逐渐趋向根据学生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学。这个目标主要通过记摘录笔记的途径来实现。摘录笔记必须写,经常写,随时写,要养成习惯。 “语文天地 ”中的第一项就是 “我的摘录笔记 ”,语文教学彰显工具性,摘录的重点在语言材料,主要是生词佳句和名言警句。摘录有用的信息资料可以另设一个摘录笔记本。帮助学习生字新词之外,摘录笔记还能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把它作为评价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评价字、词、句的学习掌握情况,一是识字保底的部分还需要有统一的测试,思路与前几册相同,但权重应有所下降;二是这一阶段使用汉字的问题凸现出来了,应结合阅读、习作活动消除错别字,不走加大练习量的老路;三是要结合语文实践测试独立识字和学词学句的能力,巩固提高多种识字学词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四是名言警句、佳作积累的权重不能低于三年级。
(二)、阅读
本册教材共有 27篇主体课文,篇目较少,篇幅不长,但自读课文的篇目较多,阅读量较大。课文内涵丰富,文化含量加大,弹性内容增多,阅读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师生深入开掘。
1.不求一下子学深学透,而看重积累,积累名篇佳作于心底。
2.不是传达教师、教参编写者阅读的结论,而是教会学生自己去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的良好习惯。
3.不为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表达阅读体会的语言,而是为个性化学习开辟广阔的空间。
阅读的评价内容,应突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量,以及整体感受这样几个方面。
(三)、习作
升入四年级,愿意写、有内容写仍然是学生写作最基本的矛盾。本册教材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强调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引导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学会表达。
1 .可以在列出的题目中自由选择,老师要适时地点拨引导,不要让学生一学期总写想像内容;
2.四年级学生必须练习写真实的内容,可以写长写短,可以成文,可以只是片断,题目也可以自己拟定;
3.修改,对提高表达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册教材安排了专项内容。教师要特别重视修改,把它看作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尤其是当堂修改,在交作文前再读再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要少点理性分析,多做具体指导,每学期保证对所有学生面批一次。
(四)、口语交际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空前的活跃状况,学生彼此愿意交流,有自信,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地区和学校的学生能够合作学习……这都是应该肯定的可喜现象。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材第八册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交流。
1 .做讨论的主持人,使交流能有组织有方向地进行。
2 .与不同意见交流(态度;认识)。
3 .做讨论小结。
( 五 )、综合性学习
前三年综合性学习教学重点在于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从第七册开始,要求学生有计划地行动,首先是制订个人活动计划。第八册学习制订小组活动计划。计划不仅是一种实用文体,它涉及目标、想像力、行为、对时间的支配、人尽其才等多方面的元素。
有计划地做事,才能从有为提升至自为。
综合性学习活动可大可小,八册仍然本着这样的精神来安排。教师应当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考虑到教学时数,全学期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掌握在 4次左右。
随着年级的增高,活动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要整体安排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整体设计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把 “语文天地 ”的活动与主体课文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畅所欲言 ”的内容,组织好,可能是一次辩论会,也可能是一次故事会,或者演讲会,可以视为一次大的综合性活动。
学期教学计划 篇7
上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高,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没有学习兴趣,给下一步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学期教学总目标
知识目标
本学期需要掌握600个英文单词和习惯用语。在语法上掌握被动语态、虚拟语气、定语从句、过去完成时、宾语从句。
能力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听懂与教材水平相当的听力材料。能够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流并能够写出80个字的较通顺的作文。
情感目标
根据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本学期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习惯用语、日常用语及在教材中所列的听力材料。
定语从句、虚拟语气、状语从句和被动语态。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在本栏内说明全学期讲授教材起讫的章节或篇目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
1、你怎样为考试而学习?2、我过去常害怕黑。3、青少年应该被允许选择他们自己的衣服。4、你将怎么做?它一定属于卡拉5、我喜欢我能跳舞的音乐6、你喜欢参观哪里?7、我将帮助打扫城市公园。8它是什么时候发明的?9、到我出去的时候汽车已经开走了10、请你告诉我卫生间在哪里?11、雨天使我感到不好受。12、你已经打好包了吗?13、我们准备拯救海牛。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特别是单词训练,做到一天单词一天清。2、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3、把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练级分化的比例,为中考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期教学计划 篇8
寒假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了,紧张而忙碌的日子来到了。这一学期是整个九年级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要下大力度,争取中考取得可喜的成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制定了如下的工作计划:
一、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同时,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好的学生要加大知识的容量,拓展知识的层面,使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对于差生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差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1、摸清学生基本情况,逐步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2、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有意识培养学生听力、表述、朗读、书写和作业的基本能力。
4、重视思维过程系统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循环往现,以加深影响
二、对语法的复习
首先掌握6种词类(名词、代词、动词、数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变化及基本用法。复习本教材中出现的语法项目,如动词不定式、过去完成时、定语从句、宾语从句、过去将来时等。
(1)介绍每种语法的基本概念及用法。
(2)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操练。这样既复习了本书中出现的语法项目,又巩固了课文中的句子。可谓一举两得。
(3)每复习完一类语法,就作相应的练习题,并且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习题,以便查漏补缺。
三、对单词、词组、句型的复习
(1)了解并掌握基本构词法,如派生词、合成词、前缀、后缀等。掌握构词法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从而掌握背词技巧,减少背词压力。
(2)运用选择、判断及对话等多种形式,将各课的词组、句型归纳起来,做专项练习。将单词融入词组、句型中。在复习词组、句型的同时,也复习了单词,使这三项练习融会贯通,融为一体。
四、多做模拟题,并且每次考完都要做一个总结,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初三阶段的复习工作十分关键。我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努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严格规范课前准备,立足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后反思,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争做研究型的教师。
【学期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学期教学计划
2.学期教学计划
3.新学期教学计划